- 发布日期:2024-11-08 10:37 点击次数:116
可靠的股票配资网采用先进的安全技术,确保投资者资金和个人信息的安全性。它们遵循严格的监管标准,并由信誉良好的金融机构支持。投资者可以放心,他们的资金将受到保护,交易将以透明和公平的方式进行。
8月以来,监管部门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不减,连续出现两次两家上市公司同日公告被监管部门立案的情况。其中,3家公司涉及信息披露违规行为,1家则是因董事长家属的短线交易行为被立案。
业内人士表示,针对上市公司的严监管措施有利于强化上市公司治理和企业质量,优化资本市场环境,提升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。
8月5日晚间,汇宇制药和复旦复华(600624)两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称,公司被立案调查,分别涉及信息披露违法违规和短线交易公司股票。
汇宇制药在公告中表示,公司董事长、总经理丁兆2024年8月5日收到证监会的《立案告知书》,因其涉嫌短线交易汇宇制药股票,根据相关法律法规,决定对其立案。
据了解,汇宇制药是一家研发驱动的综合制药企业,主要从事抗肿瘤和注射剂药物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,2021年10月登陆科创板。
关于此次董事长、总经理丁兆被立案的情况,汇宇制药表示,公司获悉此事后,高度重视,并及时核查相关情况,此次事项系对丁兆个人的调查,不会对公司董事会运作及公司日常经营活动产生重大影响,丁兆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工作。
同日被立案调查的还有复旦复华。复旦复华公告称,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《立案告知书》,原因为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。根据公告,2013年至2017年间,复旦复华为解决两家参股公司对公司的历史宕账,账外累计向公司建筑承包商舜杰建设(集团)有限公司借款7500万元,虚假平账。其中,2000万元债务于2023年11月已被司法裁判文书确认,5500万元处于诉讼程序。2023年6月,公司根据一审判决书,计提2000万元预计负债,并全额确认为当期损失。
公告显示,上述隐瞒负债、虚假平账、不当会计确认等行为,导致复旦复华披露的2013年至2023年期间的定期财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。
复旦复华表示,目前,公司生产经营正常。立案调查期间,公司将积极配合中国证监会的调查工作,并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监管要求,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。
实际上,除了上述两家同日公告被立案的上市公司以外,8月以来,还有两家公司也同日被监管部门立案处理,均涉及信息披露问题。
8月2日晚间,日海智能(002313)公告称,公司于8月2日收到中国证监会对公司送达的《立案告知书》,公司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被立案。
对此,日海智能表示,截至公告披露日,经公司自查,目前没有其他根据法律法规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,公司生产经营情况正常。公司尚未收到中国证监会的最终调查结论,立案调查事项的最终调查结果将以中国证监会出具的结论为准。立案调查期间,公司将全面配合中国证监会的相关工作,同时严格按照监管要求履行信息披露义务。
8月2日晚间,锦富技术(300128)也披露了收到证监会《立案告知书》的公告。公告显示,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,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。目前,公司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均正常开展。
对于被立案原因,锦富技术并未详细披露。不过,今年3月,锦富技术控股股东及原实际控制人收到江苏证监局的警示函,其中提到,双方未在权益变动相关公告中披露签署部分协议的事项,且权益变动公告中披露的股权受让价格、交易对价与真实情形不符,导致权益变动相关公告存在信息披露不真实、不完整的情形。
值得一提的是,被立案后,8月4日晚间,锦富技术控股股东、董事、高级管理人员紧急抛出增持计划,控股股东泰兴市智成产业投资基金(有限合伙)计划掏出5000万元至8000万元资金购买公司股票。
今年以来,上市公司监管力度持续加大。数据显示,2024年上半年,A股受到监管处罚的上市公司数量为616家,占所有上市公司比例为11.5%。其中,信息披露相关处罚占比近五成,累计处罚金额近2.6亿元。据统计,今年前7个月,已有34家上市公司的38名董监高曾被实施留置,数量已远超去年全年,“严监管”、抓“关键少数”的信号已经十分明确。
“在全面注册制的背景下,信息披露的准确性、完整性、真实性和及时性是关键所在,注册制顺利推进离不开严格的信披制度支持。”有市场人士表示。在市场人士看来,针对上市公司的严监管措施,有利于强化上市公司治理和企业质量,优化资本市场环境,提升A股市场的投资价值。
今年4月,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》(以下简称“新‘国九条’”)。新“国九条”明确提出要严格上市公司持续监管,加强信息披露和公司治理监管;并提出强监管、防风险、促高质量发展的主线,确保监管“长牙带刺”、有棱有角,保护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。
从整体看,新“国九条”发布以来,上市公司严监管态势进一步强化。监管部门同时表示股票正规配资开户,将加快出台上市公司监管条例,强化行政追责威慑力;推动出台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司法解释,加强对“关键少数”及构成犯罪配合造假方的刑事追责;完善民事追责支持机制,推动简化登记、诉讼、执行等程序,加强对投资者赔偿救济,推动全方位、立体化追责,提高综合违法成本。